章益故居位于滁州市琅琊区北门街道办事处东后街社区东后街45号。故居坐北朝南,是一座四进院落,其主要建筑是第三进的小木楼,面阔5间20米,进深7米,两厢楼面阔各一间2.6米,进深3.8米,为木结构小砖瓦框架式建筑,具有清代晚期风格。其位于滁州老城区,距离市区北约3公里。四周均为居民区,拥挤紧凑,南临东后街,西临北大街。
1937年12月,滁城被日寇占领。此前,1927年章家已举家迁往上海,老宅托付给管家柏贵照管兼收租息。不久,柏贵病故,老宅由柏贵同乡六合人黄皮匠接替照管。新中国成立后,章氏老宅被收为公房,分给王成华等十几户人家。
章氏老宅历经100余年的风雨沧桑和时代变迁,部分建筑虽非原建,但其主体基本未变。现在的章益故居是在原址上复建而成的,新建的故居保留了两口古井,清冽的井水是宅院的水源。后宅院原址复修后的耕砚楼,是章益故居里唯一遗留具有晚清和民国特色的四开间砖木结构建筑。西园的主体建筑幽鸣阁,原址曾是一个两层楼阁式歇山建筑,被严重改造过,做过糕点作坊,门窗全毁楼柱被卖,住户们以砖代替。幽鸣阁后是新建的春长馆、经行斋和轻明馆。幽鸣阁前是章家曾经开馆执教的教蒙馆,自成庭院,既独立又与宅院紧密联系。章益自幼便在教蒙馆里学习。
章益先生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书生。他少受庭训,聪敏好学。稍长胸怀大志,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。1918年,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即将毕业时,因参加学生反帝爱国运动被开除。当时,没有高中毕业文凭不能报考大学,因此,他向私立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求助。李校长爱惜人才,思想进步,对他的遭遇非常同情,接受了他的报考升学要求。从此,章益先生与复旦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先生学识渊博,学贯中西。家学渊源和早年的私塾教育,为他一生的做人和治学描就了底色。对传统文脉和古籍经典的热爱,早已融入了他的血脉。章益先生为学人所敬仰,不仅因为他渊博的学识,还因为他高尚的品格。作为教育工作者,先生平易近人、可敬可亲,给予青年才俊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如沐春风般的教导。先生为人正直、严于律己、谦虚谨慎。对工作任劳任怨,勤勤恳恳;对同志真诚相待,热忱关心;对后辈循循善诱,悉心教诲。
仁者爱人,人恒爱之。在他的身上,闪耀着学问和生命合二为一的光辉,展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风骨和胸襟。他崇高的爱国情怀、先进的教育理念激励着当代青年学者。而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,名人故居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,保护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,就是保护先辈们崇高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