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观滁博之孟公坝
孟公坝坐落于滁州环城路北端东阳桥的北侧,是下水关下游40米的拦水坝。它始建于明代,清代以来屡经修缮。坝长30米,坝顶宽2米,坝顶高出下游水面3米。根据清光绪《滁州志》的记载,建设孟公坝有两个目的:“一以固守城关,一以培蓄学宫风水”。
孟公坝的得名与乡贤孟两峰有关。明崇祯年间进士、滁州人金拱敬所写的《重修孟公坝记》中记载:“坝之作,不详其始皇,或曰郡人孟两峰先生造,或曰有城以来即有此坝,惟先生修之,今呼为孟公坝云。
孟津,明代南直隶滁州人,字伯通,号两峰,生卒年不详。曾拜王阳明为师,为人敦厚,崇尚气节。嘉靖十二年(1543年),考中举人,被任命为温县县令,后调任黄冈,声望颇高,很快又被擢升为宝庆府同知。在宝庆府任职期间,他实心用事,广修德政,爱护百姓。告老还乡之后,他安心于平淡生活,潜心研究王阳明的学术思想。
孟津热爱家乡,在研究学问之余,还经常吟咏滁州的山川风物,留下了《琅琊山居漫兴》、《秋日陆五台先生招游琅琊寺》、《春日游琅琊寺晚归赋》、《奉陪李陆二太仆游白云庵》等作品,乡情殷殷,为后人传颂。
1936年4月5日,翻译家盛成、郑坚夫妇和徐悲鸿、方令孺、郑红羽一行五人专程从南京来到滁州琅琊山游玩。归后,方令孺作《琅琊山游记》,对滁州风物多有记述,其中就有“滁州城内中心桥傅同兴酒馆所烧的孟公坝黑尾金鳞大鲫鱼,其味鲜美无比”的描述。这里的“孟公坝鲫鱼”名叫“金丝鲫鱼”,又叫“滁州鲫”,属于滁州地方特产,曾经作为朝廷贡品。《滁州古今》中曾描述滁州鲫“肉肥厚细嫩,味甘香醇,乌背金鳞,银光闪闪。”